光亮电镀的五种理论—铂铑丝回收 | |
日期:2020-05-28 人气:1145 | |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钯碳价格)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光亮电镀的五种理论——铂铑丝回收公司来为大家娓娓道来: 1、细晶理论 细晶理论的内容为:若镀层的显徽结构是由小于最短可见光波长((0. 45m)的晶较组成的,(铂碳回收)光 可以像在全光滑表面上那样被反射,则镀层呈现光亮。然而.从坡层晶粒的大小来反推破层是否 光亮时,常出现偏差。后来,Read和Weil指出,并非所有细晶粒的镀层都是光亮的,即镀层晶粒 的大小同镀层的光亮性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2、晶面定向理论 晶面定向理论是Hurne-Rothery于194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坡层的光亮与否决定于晶面在 金属表面的定向,仅当晶体的每一个晶面都是有规则的取平行于底材平面的方向,光才能被全反 射而达到镜面光亮的镀层。这种看法可以解释部分实验事实.研究证明光亮镇层的晶体结构的定 向性并不一定比普通镀层离.镜面光亮的镀层也可以完全由无序晶体结构的镀层得到。 3、胶体服理论 J. A. Henricks于1940年提出光亮电锁的添加剂大部分是酸洗液中所用的抑制剂,(氯化钯回收)而光亮被 层的形成是阴极膜中无机胶体参与的结果。该理论虽有相当的实验依据,但仍局限于实验现象的 一般归纳. 4、电子自由流动理论 1974年,马场宜良提出电子自由流动理论.认为被层之所以出现光亮是因为镀层中的电子可 以自由流动的结果。众所周知,金属晶格中充满了可自由流动的电子,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 自由电子迅速把光能传递到整个结晶中去,并立即把光放出.结果一点也不吸收光,显示光亮。 自由电子流动理论可以解释光亮产生的原因.以及金属表面粗糙度和添加剂对光亮度的影响,但 不能解释含不饱和双键和叁键的光亮剂还原产物无半导体性质而产生光亮的原因。 5、平滑细晶理论 实际生产中采用机械打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和直接进行光亮电镀等方法来获得光亮表 面.根据研究者对光亮电镀电化学抛光过程的研究,发现镀层的光亮和镀层表面或底材表面是否 平滑、晶粒大小有关,概括起来就是“不细不光,不平不亮”。平滑细晶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必须 同时满足艘层表面平滑和结晶细小两个条件。 我司服务: |
|
上一页: 铂族金属的别离和提纯—铂铑丝回收 | |
下一页: 铂铑热电偶特点及测温形式-铂铑丝回收 | 返回>> |
![]() |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群星三路98号 电话:13862628868 (微信同号) 苏ICP备2021021500号-1 苏州鑫隆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